• 小众影评
  • 懂懂窝
  • 《卡罗尔》:回忆爱的代价

    作者: 亚小懂    2023-07-06

    标签: ,

    世上有太多种凝视。五十多年前,戈达尔的《蔑视》里有一组希腊雕塑对着各个方向凝视的镜头。当红色的眼睛望向摄影机、向我们致意、Georges Delerue的音乐响起时,一股圣洁情感的力量从心底升起。而《卡罗尔》的片尾那样简单正反打的凝视就是如此,却更具深意。

    三 岛由纪夫在长篇巨著《丰饶之海》里有这样一段描写:傍晚的火焰、深夜的火焰、黎明前的火焰,都不是完全相同的火焰,但又不是别的火焰,而是依存于同一盏 灯,彻夜燃烧着。那么,影片最后这一对意味深长的凝视里,凯特·布兰切特保持着始终如海一样的目光,鲁尼·玛拉眼里则闪耀着复杂得多的傍晚的、深夜的、黎 明前的火焰。她们的凝视让观众的情感和布景一道在屏幕上熊熊燃烧。

    故 事开始于凯特·布兰切特饰演的卡罗尔与鲁尼玛拉饰演的特瑞斯在餐馆吃饭的情景,视点却落在了特瑞斯的一位男性朋友身上。我们跟随他走进这家饭店,布景散发 着浓郁的、殷实的资产阶级气息,而第一眼看到卡罗尔时,她的身份和性格就已经被作为皮草的服装、寥寥的对话、简洁的动作表达得清楚而干净了。令人印象尤其 深刻的,是卡罗尔为了赴约离开饭桌时在特瑞斯肩上轻轻的那一按:此时,鲁尼·玛拉适时将头扭向凯特·布兰切特,米粒的眼神诉说了她心底里幽暗、犹豫却又暗 涌着勇敢的情愫。

    特 雷莎是百货公司的售货员,男友理查德逼婚很紧,她对他谈不上不爱,也谈不上爱。卡罗尔正经历离婚危机。1952年的圣诞节前夕,卡罗尔来到百货公司给自己 4岁的女儿买圣诞礼物、遇见了特瑞斯,却将自己的手套遗忘在了柜台。特瑞斯好心将手套连同购得的礼物寄回,卡罗尔为了表示感谢邀请她去家里做客。

    《卡罗尔》:回忆爱的代价

    而 两人第一次在餐馆吃饭时,鲁尼玛拉的精彩表演甚至奠定了她可能会拿到的影后的基础。特瑞斯既不清楚卡罗尔的用意,也不明白对这个比自己年长得多的女人到底 抱有怎样的感情。卡罗尔则强势得多,没有看菜单便熟稔地点好了餐。餐前酒,她点的是Dry Martini,侍者走到特瑞斯身边时,她模仿着卡罗尔也点了一样的餐前酒、后面干脆说“我也要完全一样的东西”。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情节点,特瑞斯开始了 她对眼前这位风韵女人的探索:从向她学习开始。她的举止,她眼神落在的位置。卡罗尔自然清楚地看到了这一切,她优雅地点起了烟,歪着头撩开自己后颈上的头 发,香水味飘到了特瑞斯那里。她在勾引她,如此自然却又摄人心魄。一个成熟女人对于一个可能还只是女孩的女人的极致吸引也不过如此了吧。

    后来的发展并不令人惊奇:卡罗尔尚未与丈夫彻底离婚、不愿意和他一起过圣诞、丈夫带走了她挚爱的女儿、她约特瑞斯开车出去过节。这一段类似公路片的旅行,让两人加深了彼此了解,也自然发生了身体的接触。

    好像无论何时以何种面目出现,她永远都是最好看的。即使全身瘦骨嶙峋,眉钉鼻环,烟熏发带,左青龙右白虎,谁还记得她是当年那个龙文身的女孩。

    《卡罗尔》里,她衬衫格子裙,普通的毛衣马甲,两颊淡粉是少女的腮红,笑起来像汪洋碧波上粼光一现。她叫特瑞斯,一个每天都在面对惶恐的女孩。

    这是一个有关两个女人相爱的故事,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美国,自然礼法不容。卡罗尔已近中年,上流社会,有丈夫和女儿,而特瑞斯年纪轻轻,心思单纯,是个梦想成为摄影师的小售货员。

    卡罗尔太懂女人了,她爱的就是女人,永远知道什么样子才最美,才能俘获人心。她的心每一天都在老去的路上,见多了才貌双全的男人和女人,早就百毒不侵。她知道,什么世俗命运婚姻契约,谁活着不是为了自己,谁也别指责谁贪图一时快乐。

    而特瑞斯留短发,戴波点发卡,身材纤瘦秀丽的样子,她并不自知的美才是最致命的武器。未经世事的姑娘,初入社会最先要做的就是经受劫难。她的痛苦在于无端爱上了一个女人,比什么都更强烈。

    《卡罗尔》:回忆爱的代价

    两个人在售货店初见,在我看来对比最鲜明的是发色。卡罗尔一头金发闪亮,红色呢帽别在耳旁,50年代美国丽人的标配。特瑞斯则一头小女孩的棕发,正过节,胡乱戴着一顶圣诞帽,眼神老是扑闪着安静不下来。我就在想,她这样与人说话时拘谨的样子,是不是有点社交恐惧。

    不管是相处已久的男朋友,还是初见即爱上特瑞斯的报社记者,一个想快点与她结婚,另一个上来就吻。年轻男孩总是猴急,顾不得细嚼慢咽,谁像卡罗尔那么老道,欲擒故纵而且细水长流。男人不能带给特瑞斯的,卡罗尔可以让她轻而易举地满足,但说到底还是两情相悦,正中特瑞斯的下怀。

    女人的感情绝难形容,像一根拉不断的韧带,绷得再长也保留着最后一点收回的可能。我太喜欢特瑞斯了。并不只是她一往无前,明媚灿烂的爱,更因为她懂得克制,把暗潮汹涌藏在湖泊底处,一个隐形的海浪滔天。这种女孩总是像极了我们自己,一面加油鼓劲,一面又为她暗暗心疼。

    卡罗尔与丈夫离婚在即,为了争夺女儿的抚养权他拿到妻子同性恋的证据。在50年代,同性恋被看作一种精神疾患,公之于众就是压倒性胜利。世俗的背叛,有背后整个时代的支持,你一个追求女人的女人,凭什么理直气壮。

    特瑞斯也痛苦,她年轻迷茫,冲动又软弱,正在人生的漩涡中不断走失,还给爱人带来灾难。她离开很久,只收到一封信,自知是个麻烦于是远远躲开。这么一个卑微柔软,不哭不闹的姑娘,她正忍受这一生最无法开解的绝望,每天打起精神正常上班,接受世俗洗礼,实则形聚而神散。

    《卡罗尔》:回忆爱的代价

    如果要说电影什么部分最加分,应该是音乐。从预告片开始,不记得什么时候见过这种用一支八音盒乐曲完美概述电影所有矛盾的预告片。过于宁静是它的美感,掩藏了狂涛巨浪的内心戏。特瑞斯转头,她下巴颤抖,脸蛋憋红也忍不住泪水的时候,车窗外的夜晚的霓虹灯刚好错她的眼神而过,偌大一座城市,她解不开自己的谜题了。

    另一段是开头和结尾的交响乐,卡罗尔与特瑞斯的故事从餐厅开始,在眼神凝望中结束,似笑非笑,如梦如幻。那段缓慢音乐,正是50年代才有的典雅和迷幻,属于腼腆淑女的束腰白衫,属于优雅绅士的圆帽礼服,属于梦露与赫本的璀璨星光,都在音乐里收尾。

    《卡罗尔》:回忆爱的代价

    布兰切特作为女王自不用说,鲁尼·玛拉自《龙文身的女孩》里暗黑系怪异女孩托生而出,集奥黛丽·赫本和娜塔丽·波特曼的气质于一身,成了生来闪烁的精灵。见多了说话行事滴水不漏的女人,就可以体会到玛拉身体里的特瑞斯迷惘而无助。

    要说电影里有多少情节,说了几件事情,其实都是恍恍惚惚,没头没尾,但爱情本身不就是这样吗。要为它画一幅写意画,谁能比得过托德·海因斯。

    金色是光,棕色是彷徨。夹在中间的是她们,悲痛狂喜的,也是她们。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用户投稿或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知识分享,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