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汉服,在完全遵循规整汉服形制前提下,量体裁衣。对于汉服改良的理解,我个人持续到现在的理解是:将汉服的某一形制拿过来,为了穿着方便之类的原因加以细节的改变。比如现在的改良宋裤,比如复刻失败但广为流传的两片式齐胸,再比如现代短褙子、不做合襇的三襇裙、宋抹吊带、套头坦领之类的。我个人因为胸围原因,穿传统坦领会炸胸,改良的套头坦领对则友好太多,这样的汉服改良才是尊重传统的改良。
这里想要啰嗦一下经常被人当成汉服的魏晋风,最早我只见过一次九歌(山有扶苏家的,她家很喜欢做魏晋风),我当时看他们穿有中缝,交领,以为是改良汉服——把直裾和晋制交领款直袖齐腰融合的产物。后来跟一个形制党同袍沟通才知道,魏晋风是根据港台古装剧服化组臆想出来的古装做出来的,中缝也是后来有汉服店家加里的。虽然看着像,但确实和汉服没有半毛钱关系。
图片
再说汉元素,我觉得汉元素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在现代服装里加入了汉服元素,即汉元素是汉服元素融入时装的款。等才如此命名。元素本身说的就是某一项,诸如交领、接袖、中缝。但元素多了就是汉服,只不过不一定是传统汉服而已。但是一旦将汉服元素运用得不恰当,就不再是所谓的汉元素,只能称之为国风、民国风。
这里尤其要举例将旗袍风裙子也叫汉元素的说法。旗袍风的小裙子,裁剪、版型都是现代时装的裁剪、版型,并且加入的元素是民国旗袍的元素而非汉服元素。
这还不算,更有人将清朝服饰元素融入到汉服里,叫它汉服。例如前段时间争论激烈的“清汉女装”,宽厚的滚边、挽袖、凤尾装饰等等。有一说一,这些都是清朝汉族女子服装上出现过的元素,但绝不归属于汉服体系,也不能叫汉元素,因为它的本源是清朝旗装。
图片
再好比,民国旗袍和满族旗袍也是完全不同的服饰分类。满族旗袍是满族入关后融合了汉服交领右衽的特点出的满族民族服装,早期为方便骑射用的窄袖,相对轻薄;后来随着满清贵族的奢靡生活,越来越厚重繁琐。后来的民国旗袍保留了清旗袍的盘扣,男子长衫的外观融合了西洋服饰的裁剪打板上形成的凸显身材,立领斜襟盘扣浅口的服装。这里的斜襟盘扣,也演变成了更多用于装饰效果的作用,传统民族服装关系不大,它们是单独的分类。
汉服不该拒绝改良,但需要学会区分
纵观历史,汉服本身一直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改进的状态,如搭配的变化、形制的变化等等。在大部分人看来,汉服是不拒绝改良的。毕竟衣服是给人穿的,做汉服改良无可厚非,只是我们一定要学会区分辨别传统汉服、汉服改良和汉元素。
我生长的环境一直很民主开放,所以我并不是特别理解说这个不该穿,那个不该买的说法,既然一种衣服产生了,并有大量工厂制作售卖,那就说明这种衣服有人喜欢、消费。只要各个店铺,各个科普的博主能正确说明,就都是OK的。就像你买套头坦领你可以说是汉服,可以说是改良汉服、汉元素,只要你不标注传统汉服我就随意,好看的我还会买。但像陛下兰他惜,此处不评论他家现在因为质量和山的成品布的问题,单说他家招的第一批黑的原因,就是他家出的波浪广袖齐胸,标注的是传统汉服。
图片
传统汉服的齐胸只有两种,一种是常见的窄袖,另一种是大广袖礼服,大广袖礼服是晚唐礼服,袖口和裙长比例为四比五,就是裙长五尺袖宽四尺。其余不长不短的都是现在改良(也有人叫改凉,因为不是特别好看)。你既然说改良,那就按那个时候的叫法标注改良汉服,或者叫汉元素没人骂你。但你非要叫传统汉服。头几款都是这个毛病,后来改了,这个毛病没人提了,现在的黑都是因为他家的质量什么的。
也还是会有部分人拒绝汉服改良,我个人是理解为“护崽”心理在作祟。但有反对意见不是很大的问题,问题在于反对的同时,他们还特别喜欢在网络上撕,以至于反对改良、反对汉元素、语言攻击性强的这波人被划进了一个圈子。因为发言过于“活跃亮眼”,导致大众的负面评价,波及到整个汉服群体。
汉服圈规矩多?是被误导的结果
这里又引申出了关于汉服圈的问题了。因为传统汉服的理论建设还未完善,所以有“护崽心理”的同袍一方面希望大家能正确认识汉服,另一方面又容易反应过激,言辞带有强烈的攻击色彩,引发人们逆反心理,也就传出“汉服圈规矩多”的话。
其实连我在内大多数同袍都不喜欢汉服圈这个词,因为我们并不觉得汉服有圈子。不同于JK和Lolita,那两种都是外来小众服饰文化,成圈很正常;但是汉服是汉族传统服饰,是中国传统服饰里浓墨重彩的一笔,没有人可以给它单独划圈。我们会跟人强调汉服无圈人有圈,但被误导的负面汉服圈形象,植根在了无数人的脑海里。
图片
被画了圈后,汉服圈总是被类比为Lo圈和JK圈,成了规矩多的代表,甚至还闹出一些社会新闻事件。某地一女生手作汉服出门,没有做发型,没有穿绣花鞋,被人打了,还扒了衣服;那些人觉得她穿山、不做发型、不穿绣花鞋该打。这些闹得很大的极少数事件,却统统成了汉服圈的“罪证”,导致长期以来,汉服群体的存在,就像lo警一样被很多人反感。
到现在,虽然越来越多人对改良汉服和汉元素接受度高了,但还有人对发型和鞋子挑三捡四。后续在这个基础上,又越来越在乎山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