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的全称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体系,它可以分为古代汉服和现代汉服两个部分。古代汉服是自“皇帝垂衣裳而治天下”到明末清初而中断的民族传统服饰体系,而现代汉服是继承古代汉服所接续完成的民族传统服饰体系。那么,汉服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一步了解下吧。
汉服特征
汉服基本特征“八字诀”:平中交右、宽褖合缨。
“平”指的是汉服的剪裁。汉服运用平面对折剪裁的方式制作而成,前后衣身裁片肩线相连呈平面结构,与西方的服饰截然不同。汉服的款式很多,但都坚守“平裁对折”这一理念。
“中”指的是汉服中缝对称,左右均分。这体现了守正执中的文化形态。又因前后中缝与地面垂直,被赋予“刚正、公平、正直”的含义。
“交”指衣裳的交叠。穿汉服时需通过“相交”完成闭合。衣裳叠穿,衣身前后闭合,也被赋予天地交泰、阴阳相合的含义。
“右”指交叠尚右——不论上衣下裤,都是向右侧交叠闭合固定。衣襟向右掩视为阳,表示在世的人;衣襟向左掩视为阴,表示故去的人。
“宽”指“松袼宽摆”。汉服的用料远大于覆盖人体的需要。宽大的袖子和裙摆时刻提醒人们要注意礼节和仪态。
“褖”(tuàn)指的是衣服的边缘,“礼衣必褖”。古人认为衣领若不加缘边则为粗陋之服,称之为“褴”,如果还加以缝补,则称“褛”,“衣衫褴褛”形容生活困苦。
“合”即“腹手合袖”,约束袖长和仪态。袖长遮住手外能反折至肘部,双手合拢时袖子褶皱堆积,袖口左右相合,蕴含“和合共生”的含义。
“缨”则泛指用于固定的带状部件或穗状饰物。汉服采用衣带或佩绶等部件收束和装饰,若用纽扣则隐藏于不起眼处,形成隐扣系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