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在各大社交平台(主要是微博和抖音)的评论区里,时不时会看到“韦一敏”这三个字。
韦一笑我认识,金庸宇宙轻功天花板。
韦一航我也熟,《送你一朵小红花》里,颓唐自闭、惹人怜爱的四字弟弟。
可是,韦一敏是谁?
沙雕网友玩梗的架势,一度令人无法理解。
甚至令我回忆起,当年被王境泽支配的恐惧。
这人™到底是谁?
于是我决心弄清楚此人的底细。
“韦一敏”这个梗,最早出自下面这张图的评论对话。
其实看评论对话,已经能明白个大概了。
但所长觉得,十分有必要复刻一下,这个名场面的时间线——
有一个博主发了一段视频,视频里面用到了《你的名字》的视频片段。
此时,一位叫做“敏”的网友,看到画面之后,觉得非常喜欢。
于是她给这位博主评论:
“第一个漫画是什么?”
作者热心回复,告诉她,叫“你的名字”。
很显然“敏”同学会错了意,以为对方在问她的芳名。
于是她...老老实实地告诉对方,她的名字。
“我...我叫韦一敏”。
说完自己的名字,然后她就跟铁憨憨似的,等待对方告诉自己漫画的名字。
此时路过一位热心网友,热心网友看不下去了,于是耐心地跟她解释:
这部动漫的名字,就叫做“你的名字”。
热心网友的解释,本以为已经足够清晰易懂无歧义了。
结果“敏”同学竟然理解成了:
这部动漫的名字=你的名字=韦一敏。
她还惊讶地问了一句:
这么巧?
这么巧?
我???
???
???
估计博主和热心网友,两人的肺都要从嘴里吐出来了。
至此,人类无效沟通的名场面诞生。
而“韦一敏效应”,也被用来形容那些答非所问、以及误解回答的现象,并且随之出圈。
当然,这里要提一下两个类似的梗。
一个是“鸽子为什么这么大”。
另一个是“笑死,企鹅肉”。
同样作为人类无效沟通的代表梗,这两个梗的一大特征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明知道怎么回事,但就是不说,就是玩儿。
而在这一点上,“韦一敏效应”并不相同。
作为梗的参与者,韦一敏,她不是装糊涂,她是真不懂!
伴随着“韦一敏效应”的问世,不少牛头不对马嘴的极品对话,也被网友们翻出来,接受群槽。
有发表了自己想法之后,被网友怒喷:你不是一个人的。
有不关心杀手冷不冷,只关心电影名字的。
有的人只因为说了一句话,就变成了别人的荣耀。
有的人只是问个剧名,结果问着问着就没朋友了。
还有的人头铁不信邪,非要复制张继科的神话。
以及,有人问张继是哪个单位的科长。
有问鹿晗参加综艺的名字,结果被一顿爆笑的。
▲这个综艺叫做《哈哈哈哈哈》
有在网络上坚持不说礼貌用语,极有原则的。
有不小心把鞋送给发小,导致一家人都无鞋可穿的。
有找狐主任介绍书,活捉后表示:昨天也很好玩的。
对了,狐主任=无穷小亮=张辰亮,狐主任就是下面这张狐疑表情包的包主。
冷知识:狐主任推荐的《今天真好玩》,其实是他自己出的书,所以这货夹带私货了。
当然在这众多对话吊图里面,堪称为评论典中典的,要数👇这图。
极限拉扯,细节对线,循环博弈,无限烧脑。
我已经看不懂他们在第几层了,我只觉得自己是一个在大气层摆摊的千层烧饼。
王朔在《看上去很美(序)》中,有一句名言:「被误会是表达者的宿命。」
误解和表达,本身就是同时存在的矛盾体。
但很多人不知道,其实这句话还有后半句:「(即使如此)却也不必把别人都当作无可救药的傻瓜。」
王朔是个怼天怼地的人,但是作为一个表达者,他仍然给予阅读者足够的温柔。
而韦一敏,就是那个可爱的小傻瓜呀。
最后,这个故事仍然给我们留下了足够的警醒,那就是:请规范使用标点符号。
电影、音乐、综艺名,请记得加书名号。